收藏本页 | 设为主页 | 随便看看 | 手机版
产品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用辩证眼光看待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
新闻中心
用辩证眼光看待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
发布时间:2016-09-30        浏览次数:8        返回列表

近年来,行业内一直流传“要淘汰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此前,一篇名为《淘汰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进入倒计时》的文章,再次将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推向了风口浪尖。很多业内人士表示:市场上之所以一直在流传淘汰聚乙烯丙纶的说法,是因为该种卷材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到底是谁在幕后操控着要淘汰聚乙烯丙纶的流言?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到底该不该淘汰呢?

  淘汰聚乙烯丙纶有何居心

  唯物辩证法主张全面地看待事物,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看到个别,又要看到一般。对于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施工存在渗漏的问题,防水行业泰斗叶林标表示自己见过很多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做工程,有渗漏的,也有不渗漏的。渗漏原因不能单独归结于材料,而应主要归结于施工。尤其是短期渗漏,在1~2年内就发生漏水的肯定不是材料问题,再不好的材料也不会在1~2年内就发生这种问题。也就是说,不能一发生渗漏就嫁祸某种材料。叶林标举例说:用SBS做的工程自己也看过很多,“SBS做地下防水工程失败的案例比成功的案例还多”。前一段时间,在秦皇岛看了一个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的防水工程,地下室渗漏达到4.5万多平方米。墙体漏、底板漏、顶板也漏,工程用的材料就是SBS卷材;北京的人寿大厦和外交公寓用的都是SBS卷材,也都出现过大面积渗漏,其中人寿大厦光治理漏水就花了几百万元的费用。

  “按照淘汰聚乙烯丙纶的说法,用SBS做的工程有那么多发生了漏水现象,SBS也要被淘汰吗?为何没人提议要淘汰SBS?”山东省寿光市海港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范荣胜直言,网上说的淘汰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那是一种诽谤,是防水材料间竞争的一种表现,“聚乙烯丙纶因其成本太低,涉及到部分企业利益,因而被某些企业所操控,不让其在市场上生存。”

  什么样的材料才是好材料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防水行业,SBS防水卷材虽然使用广泛,但也有局限性。北京曾有文件明文规定在一些狭窄地方、空气不流通的地方等禁止热熔法施工,同样自粘卷材也有温度过低的情况下粘不住等短处。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虽不适用于外露,其粘接不好或搭接缝做不好易发生渗漏,但与SBS相比,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不用明火施工、潮湿地面可以施工、不外露情况下不易腐烂、生产过程和施工过程没有污染,这些都是环保产品最为典型的优势。目前,北京生产SBS卷材的企业已经搬迁,生产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的企业却没有搬迁,这就是其环保的有力证明。

  什么是好材料?叶林标直言:“从建筑工程来讲,只要不漏水的工程就是好工程。不漏不是指一两个月、一两年,而是起码八年、十年甚至更久。很多项目未过保修期就开始漏水,更有甚者还没交工就发生渗漏。如果我买房,肯定是要买不漏的,不会去问用什么防水材料做的。我只看结果,只要不漏的材料就是好材料。就算用名牌防水材料,如果漏水了,一样不是好材料。”

  淘汰聚乙烯丙纶由谁决定

  物质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世界,运动是宇宙间一切的存在方式。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对于市场上一直在流传淘汰聚乙烯丙纶的说法,叶林标表示:“不管是SBS也好,聚乙烯丙纶也罢,不能因为漏水就否定某种防水材料,这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现在工程漏水的原因主要在于施工和管理,尤其短期漏水都不是材料的问题,而是施工管理不到位造成的。任何防水材料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能用某种防水材料的长处去否定另一种防水材料的短处,更不能说另一种防水材料有短处就把它一刀切式地全盘否定。是否淘汰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不是由某些人或某些企业来决定的,更不能用政治压力去淘汰某种产品。是否淘汰,主要靠市场来决定。”

  专家冀文政表示:“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之所以遭到抵制,是因为这种材料的生产、施工门槛较低,一些不自律的公司便想方设法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但是否淘汰这种产品要由市场来决定,并不能通过国家标准来强制淘汰它。”

  对于聚乙烯丙纶是否能用回收的废料和再生料做原料,寿光市华盾防水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全江表示自己虽不使用再生料,但不管是使用再生料还是其他材质,做出来的产品只要达到国家标准、化验合格就可以。再生料防水大大降低了其作为垃圾进行焚烧所耗费的大量人力、财力,再生料防水只要能达到国家标准,国家就应该大力扶植。

  淘汰某种防水材料、淘汰SBS、淘汰聚乙烯丙纶……依靠打压的方法不是良策,要让市场发挥作用。要想在市场上存活,必须要靠创新、靠质量。产品只要不断地改进、不断地提高就有前途,就有存活的市场。不创新、不更新的产品自然要被淘汰。不管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淘汰不淘汰某种产品的发言权只来自于能不能做出“不漏的产品”。